有饲料 有原料 有品质 有优惠 有服务
  • 热门关键词:
  • 贸易战:中美“豆”争何去何从,低蛋白日粮迎机遇?
    来源:饲料巴巴 作者: 发布日期:Jul 17, 2018 阅读次数:3889 被收藏数:0 评论数: 0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6月美国高粱船因中美贸易摩擦上演了海上奇幻漂流80天,7月美国大豆货船飞马蜂号再度上演生死时速大作战,航速超过14海里每小时,然而使出了洪荒之力还是没能跑过关税,这戏剧性的一幕正是中美贸易战所引起。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5周没有新增采购美国大豆,累计取消2017/2018年度美国大豆预定的114万吨订单。

      而国内进口依赖度极高的大豆及豆粕,则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据慧通数据统计,二季度以来豆粕走势剧烈波动,最高点为4月份的3560元/吨,低点为6月中的2900元/吨,目前均价为2950-3100元/吨。2017年我国来自于美国的大豆进口量有3285.27万吨,占比高达34.4%,而我国加征美大豆25%关税,取消了美国大豆订单,对于这中间的缺口,有哪些应对措施,豆粕市场何去何从?哪些产品会迎来机遇?

      7月份中美贸易战动态进展

      我们先来回顾下7月份中美贸易战动态,7月6日美国开始对 340 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 25% 的关税,中国也在同一天12点01分开始对包括大豆在内的 340 亿美元进口产品征收关税,贸易战正式开打。美国时间7月1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对额外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的清单;中方表示将作出必要反制,坚决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中美贸易冲突有进一步升级的趋势。

      据了解,美国是全球第二大大豆出口国,2017至2018年度出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37%;我国是全球大豆最大进口国,年度进口量约占全球总量的60%左右;中国是美国大豆第一大出口市场,对华出口占到2017年美国大豆总产量的近三分之一,占到美国出口总量的60%上。中国取消订单以及减少进口量对于美国农户是很大的损失,美国大豆协会不淡定了,7月12日发布声明呼吁美政府取消对中国加征关税。

      美国时间7月11日,美国参议院以88:11的压倒性票数通过了一项决议,约束特朗普的关税权力。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美国参议院以国家安全为由通过该项决议,呼吁特朗普加征关税时应得到美国国会的批准。此外7月14日据中国商务部消息,美国商务部已经与中国中兴公司达成协议,支付4亿美元保证金后将解除禁令,中兴公司能够恢复运营。特朗普的脸,六月的天,对于反复无常的打法,我们密切关注,静观其变吧!

      中国大豆进口或迎新格局

      中国大豆进口主要来源于三个国家:巴西、美国、阿根廷。近年来巴西积极扩大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自2000年起产量逐步提升,中国也不断加大从巴西进口大豆的数量,巴西逐渐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

      2017年中国进口大豆总量为9552.98万吨,同比增加13.9%,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有9036.47万吨来自巴西、美国和阿根廷这三个国家,仅516.51万吨是来自于其他国家进口大豆的总和。期间来自美国大豆的进口量为3285.27万吨,占比达34%,来自巴西的进口量为5092.87万吨,占比高达53%,来自阿根廷的进口量为658.33万吨,占比7%(参见下图)。

      7月12日中国农业部首次下调了2018/19作物年度大豆进口预估至9385万吨,比上月预测值调减180万吨。并表示进口关税生效后,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份额锐降,全球大豆贸易格局面临重新平衡。对于缺口的应对措施,小编欢欢先简单归纳为两增一减,一增为供给侧改革,增加国内大豆补贴,扩大种植面积;二增为鼓励企业调整进口结构,增加一带一路国家及亚太地区的大豆、豆粕等农产品进口量;一减则是减少饲料配方中豆粕用量寻求替代。

      应对措施一:亚太国家进口关税降为零,在俄布局粮食产业链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专家介绍,我国对美国大豆加征25%进口关税,将使美国大豆进口成本增加700-800元/吨,较巴西大豆高300元/吨左右。由于加征关税后失去竞争优势,国内企业将大幅减少美豆的采购,并采取拓宽大豆、粕类进口来源等措施保障供给。除了南美和俄罗斯挤入我国进口榜单前列,我国还转向开发加拿大、乌克兰、印度、老挝、埃塞俄比亚、哈萨克斯坦等非传统的大豆进口市场。国务院税则委员会下发通知称,自今年7月1日起,对原产于孟加拉国、印度、老挝、韩国、斯里兰卡的进口大豆类产品从3%降至零税率,以推进这些国家豆类产品对华出口量以及大豆种植面积扩张。

      中粮买下俄罗斯码头

      2017年我国从俄罗斯进口大豆量明显提升,已突破50万吨,同比增长33.95%。最近我国与俄罗斯的合作更为频繁,中国正成为俄罗斯粮食第一进口国。中粮集团在俄布局粮食产业链,近日宣布计划斥资26亿人民币购买俄罗斯南部码头,用于运输粮食。为了将物流成本降到最低,目前还在审议俄罗斯远东超前发展区内建造物流仓库综合区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中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俄罗斯"联合体"集团公司正在洽谈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建设大豆深加工厂的项目。明年俄罗斯计划向我国供应150万吨粮食,大豆和食用油也力争达到1000万吨的出口量。

      应对措施二:国产大豆种植面积持续增长

      在国内玉米三高背景之下,近两年我国玉米深加工企业产能疯狂扩张,预计2018年粮改饲面积1200万亩,同比增加200万亩,并且今年国家对种植业补贴作出重大调整,大豆补贴提高到每亩200-210元,玉米补贴降低到每亩100元。2018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将实现连续3年增加,产量超过1500万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预测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将同比增长8.6%,玉米则下降1.3%。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目前我国大豆亩产低,收购价格低,种植效益不高,主供食品、食用油以及出口,远远不能满足畜牧业对大豆的需求,故而大豆进口量将继续维持高位。但我国大力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对国产大豆愈发重视,提高自给率,产量产能已复苏,贸易战下后期收购价格或种植补贴提高的可能性在增加,明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或将继续攀升。

      我国豆粕市场何去何从?

      因南北半球的大豆种植期收获期不同,南美与美国的大豆具有互补性,中国正好可以调剂进口。比如南美大豆2月末至5月收获,我国进口南美大豆多在二三季度,美国大豆9月末至11月初收获,我国进口美豆集中在四季度及次年一季度。2018年三季度我国主要从南美采购大豆,七八月份我国大豆到港总量预计在1600-1700万吨左右,加上当前油厂高位的结转库存,目前国内大豆供应充裕,国内养殖效益处于成本线,油厂存有库存压力,供需报告利空,基本面上欠佳,这也是当前豆粕为啥不升还小降,徘徊在3000元/吨上下。

      需要注意的是,10月份南美大豆供应进入尾声,2017/2018年度四季度加一季度,我国共进口美豆为2443.75万吨(参见下图),占这期间总进口量的60%,也就是说如果后续贸易战无转机的话,算上提前备货时间,今年九月至次年三月才是我国豆粕市场真正受考验的阶段。2017-2018年度亚太国家大豆产量基数较低,种植面积扩增非一朝一夕,大豆出口量在千万吨以上的国家只有美国和巴西,对美豆加征关税提升我国大豆成本,尽管后期我国可以向南美和其他地区大幅增加采购量,但也会导致南美大豆供应紧张趁机提价,甚至出现南美等地区买便宜美豆再加价卖给中国的现象。此前有关部门曾召开座谈会,如果美豆加税影响较大,涉及大豆的大型企业或将拿到补贴。

      简而言之,如果中美贸易战火持续燃烧,预计短期供应压力依存,豆粕市场受抑制,中后期则随着成本的攀升而上涨。2018年巴西大豆丰收,2019年南美大豆种植面积或将继续增加,中亚“一带一路”国家也可能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全球大豆贸易格局将面临重新平衡。

      应对措施三:农业农村部倡导绿色发展,研究下调豆粕用量方案

      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被迫降低关税采购美国的转基因大豆,由大豆生产国逐步转变为大豆进口国,时过境迁,如今美国挑起贸易战,“大豆牌”又成了我国反击美国的武器,除了拓宽进口来源,这张牌另一招式就是降低大豆进口量,要知道我国在加大向其他国家进口大豆和蛋白粕的同时,也在加强饲料配方的研究,减少对豆粕需求的依赖,以弥补美国大豆退出后的缺口。近日农业农村部接连发出通知,倡导低氮减排绿色发展,研究饲料中豆粕减量替代方案,探讨低蛋白日粮等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具体见下:

      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通知出台饲料指导方向

      2018年7月2日,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的通知,其中有出台指导饲料的发展方向:

      重点研发:畜禽水产饲料营养调控关键技术、饲料精准配方技术、发酵饲料应用技术、促生长药物饲料添加剂替代技术等......

      集成示范:饲料原料多元化综合利用技术、非常规饲料原料提质增效技术等.....

      推广应用:畜禽水产营养精准供给技术、饲料营养调控低氮减排技术、饲料霉菌毒素防控技术等......

      召开豆粕减量替代研讨会

      7月3日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出面,召集有关专家以及畜牧大企业技术负责人,研究饲料中豆粕减量替代方案,探讨低蛋白日粮等技术的可行性 (见下图),但这个会议估计是小范围的闭门会议,只流出了通知,并没有具体内容。豆粕减量是饲料企业需要面对的一个现状,需要从加大非常规饲料原料、低蛋白日粮、豆粕替代产品等几个方面来着手研究。

      豆粕减量替代简析浅解

      因国内大豆极度依赖进口,受供应端天气、物流、外盘、供需报告等因素牵制,炒作话题频频,价格走势起伏波动大。所以对于豆粕减量,我国饲料和养殖企业积累的经验可不少,常见的有杂粕日粮,简单讲是用棉粕、菜粕等杂粕或DDGS、发酵蛋白原料等替代少部分豆粕,并辅以酶制剂、氨基酸等添加剂提高杂粕饲料转化率,近些年多在豆粕上涨阶段采用,以降低成本,替代情况与豆杂粕价差相关。

      还有一种就是低蛋白日粮,低蛋白日粮出来已有年头,早就不是什么新鲜词了,指的是将饲料蛋白质水平按NRC推荐标准降低2%-4%,再添加工业合成氨基酸,降低蛋白原料用量的同时也满足畜禽对氨基酸需求的饲料。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谯仕彦曾表示,将饲料中粗蛋白质水平降低1%可以减少氮排放8-10%,能减少猪排泄物的总量、减少猪舍中的氨气浓度,降低腹泻的同时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如果将生猪饲料蛋白质含量降低2%,我国豆粕的使用量能减少近800万吨。也就是说低蛋白日粮不仅减氮环保,还有降成本以及减少豆粕用量的优势。目前豆粕用量占比在偏高水平,如果豆粕价格大幅上涨,配方替代调整及低蛋白日粮的应用,豆粕用量或存有3-4%的下降空间。

      低蛋白日粮推广应用更上一层楼?

      中美贸易战火熊熊,近日农业农村部下发的通知上提到了重点研发饲料精准配方技术、探讨低蛋白日粮技术可行性等话语,可见对其重视程度。近年来环保压力越来越大,氨基酸价格越来越低,低蛋白日粮研发白热化,技术日趋成熟,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江青艳曾表示,国家973项目“猪利用氮营养素的机制及营养调控”经过5年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低蛋白饲料技术的成果,完全可以推广应用。近年来很多国内外学者和专家也做了大量研究,证明粗蛋白降低2-3%不会对猪的生产性能产生影响。

      据饲料巴巴了解,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并不是越高越好,还需看消化率,如果不能完全被动物高效吸收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蛋白质的营养最终是氨基酸的营养,而低蛋白日粮在满足所有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同时,还平衡了其他过量的非必需氨基酸。

      这两年较多饲料企业已推出多款低蛋白饲料来替代之前的高蛋白饲料,不过离大规模应用还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比如有的养殖户受固有观念影响,觉得蛋白越高越好;有的受限于养殖场检测设备,低蛋白预混料如何与养殖户配方相匹配;也有养殖户受养殖环境或动物品种、健康等因素影响,对生产性能存争议等等。不过近几年我国环保整治力度空前,畜禽养殖规模快速提高,养殖环境持续改善,而饲料企业十年间数量减少了50%, 五年后或将减少到3000多家,优胜劣汰竞争激烈,饲料企业更加注重技术研发等核心竞争力,这些因素均利于低蛋白日粮的应用发展,眼下中美贸易战下的“豆”争就像是催化剂,大豆缺口问题迫在眉睫,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后期我国低蛋白饲料推广研发及应用规模有望更上一层楼。

      国内氨基酸消费量将逐步提升?

      希杰技术部国春艳博士曾在会议中介绍,中国在肉鸡中大鸡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为20%,比欧洲高出0.5个百分点;蛋鸡饲料粗蛋白含量17%,比欧洲高出1个百分点;小猪料粗蛋白含量18%,中大猪料粗蛋白含量16%,分别比欧洲高出2个百分点。如果中国饲料粗蛋白水平能够降低1个百分点,则提高玉米用量313万吨,减少豆粕用量300万吨,相应提高赖氨酸盐酸盐用量9万吨。这相当于节约耕地面积107万公顷。同时,还会降低氮排放10%,降低氨气排放10%,减少饮水3%。

      低蛋白日粮的应用可以降污染、降成本、降豆粕用量,还会增加玉米用量、增加赖蛋苏色以及小品种氨基酸用量,利于消化国内玉米库存。近两年我国氨基酸产能疯狂扩增,产能过剩、供应充裕、价格低廉,利用合成氨基酸配置低蛋白日粮是非常有成本优势的,前提是必须保证氨基酸的需要和平衡。以下是希杰公司部分低蛋白日粮实验结果以供参考:

      1、通过平衡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断奶仔猪饲料蛋白水平可从21%降低至15%。同时平衡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断奶仔猪饲料蛋白水平降至18%时可获得最大生长性能。另外,降低猪日粮蛋白水平可减少尿氮和总氮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2、参照理想氨基酸模型,降低日粮蛋白水平同时平衡必需氨基酸还有利于提高猪肉品质。综合以上研究,通过平衡必需氨基酸,生长育肥猪60公斤前后饲料蛋白水平分别降至14%和12%时可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和较好的猪肉品质。

      综上所述贸易战无疑是两伤的,我国先打出的大豆牌亮出了两增一减的招式,增进口来源增种植面积,减大豆用量,全球大豆贸易格局将面临重新平衡,加征关税后的美豆对华出口将暴跌,美农面临巨大的损失,压力传向特朗普的小心脏。如果贸易战火持续燃烧,远水远近水少,九月份后我们行业或将面临豆紧局面,预计短期豆粕市场承压,中后期将随成本增加而上涨。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豆紧带来价涨的同时,也将加速推进我国豆粕减量替代技术的发展应用,目前豆粕用量占比处于偏高水平,通过配方替代调整及低蛋白日粮技术的利用,后期饲企豆粕用量或存有3-4%的下降空间,其中低蛋白日粮的推广应用无论对降污染、降成本、降玉米库存、降豆粕用量都有很大优势,并带动氨基酸(包括小品种)的消费量逐步提升!对于中美豆争以及豆粕减量替代,您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哦!

    标签:
    发表评论 共0条 [查看全部]
     
    好评
     
    0% 0
    中评
     
    0% 0
    差评
     
    0% 0
     
    好评 中评 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