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现货价格
2、期货
美国:
芝加哥6月8日消息: 周四芝加哥期货交易所 (CBOT)大豆期货市场收盘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上涨,其中基准期约收高0.20%,因为中西部地区的干旱范围继续扩大,技术买盘活跃。
截至收盘,大豆期货上涨2.50美分到12.50美分不等,其中7月期约收高2.50美分,报收1363.25美分/蒲式耳;8月期约收高12美分,报收1279.25美分/蒲式耳;11月期约收高10.50美分,报收1189美分/蒲式耳。成交最活跃的7月期约交易区间在1352美分到1371.75美分。
美国干旱监测周报显示,玉米种植带的于旱范围继续扩大,约45%的地区处于干旱,高于一周前的34%,这威胁到大豆作物生长。
豆油期货大涨逾4%,小麦期货走强,也给大豆市场带来了比价提振。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1日的一周,美国2022/23年度大豆净销售量为207,200吨,比上周高出68%,显著高于四周均值。2023/24年度净销售量为264,600吨,一周前为301,000吨。分析师称,大豆销售总量为47.19万吨,与市场预期相符,作为对比,一周前为424.396吨。
周四,大豆期货的成交量估计为317,884手,上个交易日为274,240手。空盘量为678,317手,上个交易日为669,123手。
阿根廷:
外媒6月8日消息: 周四 (6月8日) ,阿根廷大豆现货市场上涨周四,阿根廷农业部提供的上河大豆FOB现货报价为519美元 (含33%出口税),比上一交易日上涨1美元。
周四,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上涨。2023年7月大豆期约收高2.5美分,报收1363.25美分/蒲;新作11月大豆上涨10.5美分,报1189美分/蒲。
周四,阿根廷比索官方汇率收报1美元兑244.39比索,上一交易日为243.56;黑市汇率为481.40,上周为481.60。
6月2日,阿根廷经济部长塞尔吉奥·马萨宣布和中国续签18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期限为三年。中国还为阿根廷基础设施、能源以及公共交通工程提供了30亿美元信贷。
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周四称,阿根廷2022/23年度大豆收割正接近尾声,预计将在未来几日结束。总产量预估为2,100万吨。交易所在周度作物报告显示,阿根廷大豆收割完成93.8%。
巴西:
外电6月8日消息:位于巴西南部的帕拉纳州将于6月10日开始进入一年一度的“无大豆期” ,结束时间为9月10日。在此期间,该州不允许有活得大豆植株。农民必须清除任何生长在田间、路旁以及仓储或转运设施周围的大豆植株。
除了监测之前的豆田外,农民还需要关注二茬玉米农田和小麦、燕麦和大麦等小田谷物。巴西所有的大豆主产州都将实施同样的“无大豆期”。在为期90天的“无大豆期”内,巴西国有机构将派出技术人员小组去寻找活的大豆植株。一般来说,巴西农民会努力清除任何活的大豆植株,因为这样可以减少杀菌剂的使用,从而节省资金。
国内市场:
❶6月7日,由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农业绿色发展产业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宣介农业绿色发展理论研究和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分享绿色生产模式典型经验,为培育、孵化农业绿色产业搭建起信息互联、资源共享的桥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迈上“政产学研用”协同共促的新台阶。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吴孔明致辞,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魏百刚主持,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曾衍德讲话。
会议指出,要从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构建绿色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培育发展内生动力、打造绿色产业链和建立农业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等五个方面做好工作,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作了题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若干问题》的主旨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天来、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维才分别作了报告。大会上发布了《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2》,从生产、生活和生态等多角度系统反映2021—2022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进展和主要成就。报告显示,近两年我国农业克服了新冠疫情和极端天气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持续向好。
❷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6月8日监测显示:美湾大豆(10月船期) C&F价格520美元/吨,与上个交易日相比下调3美元/吨;美西大豆(10月船期)C&F价格526元/吨,与上个交易日相比下调2美元/吨;巴西大豆(7月船期)C&F价格512美元/吨,与上个交易日相比上调1美元/吨。
进口大豆升贴水:墨西哥湾(10月船期)240美分/蒲式耳,与上个交易日相比持平;美国西岸(10月船期)255美分/蒲式耳,与上个交易日相比持平;巴西港口(7月船期)35美分/蒲式耳,与上个交易日相比下调5美分/蒲式耳。
标签: |